Seven Men's travel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 Home
  • About
  • Category
    • 本地行山
    • 外遊
    • Whatever
  • Shop
  • Facebook




                                                                                      




2016年的暑天,我乘搭著航班,從吉隆坡轉機回港。 
  
在機艙上,坐在我右手面的,是一位從泥泊爾回港的香港女生。 
  
她是一位初出茅廬的記者,很健談,可以一下子和陌生人混熟起來。就是這個

原因和她在機 艙上談到天昏地暗。 
  
她細說著獨遊泥泊爾的所見所聞,說走了ABC(Annapurna base camp)等等經歷。 
  
而我則分享著各式各樣的Fb 旅行page,建議她開一個fb page /ig 去把旅行經歷寫下來。  
  
那時候,我分享著一個香港背包客女生的fb page故事 
    
她說很怕會被人標籤為什麼什麼旅遊達人。 
  
我的原意,純是鼓勵她把旅遊經歷寫下來,有緣人看見就自會置身其中。 
  



2年後的暑天,我遊歷了印度和泥泊爾,也和一位墨西哥朋友走了上ABC。 
  
她在ig上看見我的近況,說要見一見面,分一分享類似而不一樣的泥泊爾體驗。 
  
閒聊之際,我們再次聊到旅遊寫作這回事。 
  
我打開著兩年前的一個背包客 fb page。 
  
「這兩年間的風氣感覺上變了。」 
  
她點頭同意。 
  
望著兩年前推介給她的背包客fb page, 

變的,是這個背包客fb page 變成商業性質了
 

不變的,是眼前的她。
 
  
她打開了自設的ig page,每個post寫滿了一段段關於旅行的文字。 

真實,很樸素,很自然。
 

當然沒有任何廣告成份。
 

她依然是她。
 
  
  

這兩年間,愈來愈多人,特別強調自己是背包客,獨自走去東南亞、中亞旅

行,然後開facebook page
 分享,到後來直接在fb 賣廣告,news feed的左上角總

是顯示著sponsored 這隻字眼。後
來名氣多了,就開始接受訪問,受歡迎者更獲

出版商出書、開辦「深度團」等等。 
  
究竟,當背包客的終極意義是什麼? 
  




香港人愛旅行,能暫時離開這空間壓迫、政治空間令人窒息的地方。 
  
相對於亞洲其他地方,香港人去旅行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日本、韓國等地固然

是首選。 
  
去得多了,就會想見識一下其他國家,和朋友分享一下世界各地的所見所聞,

把各地的風土人情用文字、短片、相片等形式紀錄下來。 
  



問題就來了。 

為何開設fb page 分享之後,要賣廣告作自我宣傳?
 

當背包客的終極目標是要為知名度和錢嗎?
 
  
坊間亦愈來愈多人舉辦「深度團」(我仍然相信某幾些深度團是真材實料的) 

亦愈來愈多不負責任的旅遊宣傳短片出現。
 

是的,我稱之為不負責任。
 

七月中,我和墨西哥朋友走ABC期間嘗過了種種苦頭,疲憊不堪。
 

就在走完ABC那一晚,看到了某一個香港旅遊專頁拍短片去介紹EBC(Everest

Base Camp) 
  ,重點介紹EBC路線價廉物美,景色有多迷人 ,幾千呎的山頭民宿

仍有WiFi 可用等
等。 

而我腦海中,則浮現著一幕幕在ABC吃過的苦頭,一次又一次的民宿停電,更

談什麼有WiFi
可用 ? 
  
  
  
是什麼原因令到愈來愈多人做這類事情呢? 

我想,或者是供求關係。
 

有市場有觀眾才令到人人去做這些事。
 

又或者是喜歡那種虛榮感。
 

這令我想起一本歐洲暢銷書—La vie simple (中文譯名為:簡單,也是一種哲學 )

書中有幾段文字很有深意 
 //我們這時代有一項主要的不成熟的特質,就是喜愛自我宣傳。//    

 //這讓人不免懷疑,這社會是否會演變成一場大型的園遊會,人人都在自己的帳

棚前敲鑼打鼓,以求人注意?//
 

作者是一名法國牧師,這本書放眼在一百年後的香港,仍合時宜。
 
  



  
人有時是矛盾的,一方面很想去分享自己,一方面卻很想去隱藏自己。 

對我而言,當背包客最大的原因並不只是單單地去體驗一個新國家,
 

在過程間認識到不同的新朋友,當中的經歷是很值得紀錄下來。
 
  
又一直問自己,當不以「搵錢」為前提的時候,自己最想做的又會是什麼? 

其中一樣,就是繼續寫這個blog,去紀錄自己的旅行經歷和想法。
 
  
人會變,可怕的不是人會變,而是忘記了昨日的我。 

我需要這個空間一直去反思自己。
 
  
  

    
關於sevenmenstravel 
  
這個blog誕生四年了,這四年間,其中三個小子斷斷續續遊歷了不同國家,亦經

歷了不同人生關口
。從中學畢業到大學畢業,要承擔起的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只會愈來愈多。不變的,我希
望會是這個blog的初衷。這個blog的定位只會是分

享遊歷、個人體驗,而沒有任何
宣傳,任何金錢動機。有緣者,自會置身其

中。
 
  
  
寫於2018年7月26日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comments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About me


Hello

Search This Blog

Blog Archive

  • ►  2019 (1)
    • ►  January (1)
  • ▼  2018 (1)
    • ▼  July (1)
      • 旅行的意義
  • ►  2017 (4)
    • ►  November (2)
    • ►  April (1)
    • ►  March (1)
  • ►  2016 (4)
    • ►  December (1)
    • ►  September (1)
    • ►  July (1)
    • ►  April (1)
  • ►  2015 (16)
    • ►  December (1)
    • ►  September (1)
    • ►  July (2)
    • ►  June (1)
    • ►  May (3)
    • ►  April (1)
    • ►  February (2)
    • ►  January (5)
  • ►  2014 (23)
    • ►  December (5)
    • ►  November (1)
    • ►  October (2)
    • ►  September (2)
    • ►  August (2)
    • ►  July (10)
    • ►  June (1)

recent posts

Labels

本地 (36) sevenmenstravel (7) 香港島 (6) 露營 (5) 廢墟 (4) backpack (3) 台北 (3) 台灣 (3) 大嶼山 (3) 大帽山 (3) 麥理浩徑 (3) Travel (2) solo traveler (2) sri lanka (2) 寶馬山 (2) 摩星嶺 (2) 施樂園 (2) 昂坪360 (2) 東涌 (2) 港島北 (2) 港島徑 (2) 畢拉山 (2) 畢拿山 (2) 西貢 (2) 赤徑 (2) 香港 (2) 香港仔 (2) 鶴咀 (2) 鹿湖 (2) camping (1) colombo (1) kandy (1) 中國 (1) 九逕山 (1) 九龍 (1) 九龍坑山 (1) 九龍水塘 (1) 八仙嶺 (1) 分流 (1) 勵德村 (1) 南丫島 (1) 台中 (1) 大埔 (1) 大埔尾 (1) 大東山 (1) 大欖 (1) 大欖涌水塘 (1) 大澳 (1) 大美督 (1) 小欖 (1) 屯門 (1) 屯門健身徑 (1) 山頂 (1) 嶂上 (1) 川龍 (1) 慈雲山 (1) 斯里蘭卡 (1) 旅行 (1) 昂坪 (1) 柴灣 (1) 梅窩 (1) 機槍堡 (1) 沙田 (1) 沙田坳 (1) 沙螺洞 (1) 法門古道 (1) 流水響 (1) 渣甸山 (1) 灣仔 (1) 灣仔峽 (1) 炮台 (1) 爛頭營 (1) 狗嶺涌 (1) 獅子山 (1) 班納山 (1) 甲龍 (1) 畢架山 (1) 石壁 (1) 第二天 (1) 細山 (1) 美食 (1) 背包客 (1) 芒草 (1) 芝麻灣 (1) 蓮麻坑 (1) 藍田 (1) 西藏 (1) 釣魚翁 (1) 釣魚翁郊遊徑 (1) 鉛礦坳 (1) 離島 (1) 雷公田 (1) 青衣 (1) 青衣自然徑 (1) 飛鵝山 (1) 香港仔下水塘 (1) 馬 (1) 馬塘 (1) 馬屎洲 (1) 馬料水 (1) 魔鬼山 (1) 鯉魚門 (1) 鰂魚涌 (1) 鶴藪 (1) 黃嶺 (1) 黃石 (1) 龍脊 (1)

Sponso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