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5 六 陰
起點:畢拉山道
終點:陽明山莊
時間:3小時
數月前遊過畢拉山後,我對香港島的一座座高山產生了興趣。港島的山徑給予我的印象是規劃較為完善,每一座高山都盛載著一段又一段的歷史。相比起對岸的山,彷彿有種不知何來的高尚感覺,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由外國人的名字直接命名吧(崇洋)。
起點:畢拉山道
終點:陽明山莊
時間:3小時
數月前遊過畢拉山後,我對香港島的一座座高山產生了興趣。港島的山徑給予我的印象是規劃較為完善,每一座高山都盛載著一段又一段的歷史。相比起對岸的山,彷彿有種不知何來的高尚感覺,可能就是因為他們大多數都是由外國人的名字直接命名吧(崇洋)。
跑馬地與菇 |
由金鐘乘搭24M小巴,一程直到總站,就是位於畢拉山的政府宿舍——畢拉山道111號。這是其中一幢高級公務員宿舍,背山面海,就如港人渴望覓到的居住之地。
離開公務員宿舍後,是熟悉的畢拉山道,但有趣的是遇見的三岔路口,三邊都是叫畢拉山道。上山的方向是通往畢拉山石礦場與無線電站的,而另一方就是下山方向。
下山方向維修斜坡的小路就是登上渣甸山的一條小路,亦是我們要走的路。但一開始就遇上阻滯,由於盛夏剛至,又是蜘蛛們岀沒的高峰期,到處都結滿了蜘蛛網,一不小心,就會迎頭與網相撞。再加上天氣酷熱潮濕,飛蟻等昆蟲都傾巢而出,他們便成了蜘蛛的大餐,一個個蜘蛛網上都抓住了一隻隻像飛蟻的物體,這是我第一次遇上的惡劣情況。
由登山小徑走上山,我們到達了斜坡的頂部。由於斜坡正在進行工程,螺絲,「士巴嗱」等工具到處可見,而登山的路就有一條小樓梯作記認。一路上山,我們眼前的道路就變得越來越忍閉,四處都雜草逢生,乾枯的蕨類植物更像一枝枝尖銳的刺針刮在我們的肌膚上,刺痛不堪。幸好有行山人留下的信條和絲帶,我們才能夠找到上山的隱蔽小路。
走過佈滿黃泥和雜草的小路後,我們走到了渣甸山引水道,在視線範圍的左方又出現了一條上山維修斜坡的樓梯,先要我們橫過引水道才可以爬上。如果遇上了大雨的季節,相信前後的道路會被雨水所阻擋。而引水道的一方是通往石礦場,另一邊是通往登上渣甸山的懸崖。
接下來的路比起先前登上引水道的小路更為惡劣,人們走過而留下的痕跡漸漸地被大自然所蠶食,一路上佈滿雜草,要仔細地觀察先能夠看到前路。經過一番與蜘蛛網的糾纏,,我們身上,以至是頭上,都粘滿了蜘蛛網,我更粘上了一頓蜘蛛網的大餐,六、七隻奄奄一息的飛蟻就在我的手上。啊,簡值就是惡夢一樣。
再經過一番與蟲、草、樹枝,巨石和蜘蛛網搏鬥後,我們去到了一條巨大的深坑。原來這就是引水道的源頭,水就會在此處開始流向山下的引水道,而巨坑指向的方向又綁滿了紅色的絲帶,相信就是另一條在懸崖一方的登山小路了。
離巨坑不遠,就是渣甸山的山頂,除了代表著山峰的三角網測站外,我們上山的路更設有了一個懸崖危險的路牌。皓熱的天氣加上超斜的登山路,迫使我們縮短行程,最後決定沿港島徑向陽明山莊離去。
其實渣甸山亦盛載著一段段戰爭的歷史。
日軍入侵香港時期,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就是負責在渣甸山防守。他們當時在港駐紮不久,尚未適應香港的氣候與環境就要投入防衛戰。最終在這裡死守多時。其中最為廣傳的事就是該團的軍士長 John Robert Osborn 在面對日軍的手榴彈攻擊時,英勇的將手榴彈拋回敵軍陣營,但因當中一枚手榴彈趕不及被撿起,他因想保護其他士兵而奮身掩蓋手榴彈的爆炸,最終英勇地犧牲。對於這些歷史,相信不多港人得知。
由登山小徑走上山,我們到達了斜坡的頂部。由於斜坡正在進行工程,螺絲,「士巴嗱」等工具到處可見,而登山的路就有一條小樓梯作記認。一路上山,我們眼前的道路就變得越來越忍閉,四處都雜草逢生,乾枯的蕨類植物更像一枝枝尖銳的刺針刮在我們的肌膚上,刺痛不堪。幸好有行山人留下的信條和絲帶,我們才能夠找到上山的隱蔽小路。
人在野feel |
上山的路是碎石泥濘路 |
![]() |
對望石礦場 |
引水道 |
我們到了引水道的另一方探路 |
接下來的路比起先前登上引水道的小路更為惡劣,人們走過而留下的痕跡漸漸地被大自然所蠶食,一路上佈滿雜草,要仔細地觀察先能夠看到前路。經過一番與蜘蛛網的糾纏,,我們身上,以至是頭上,都粘滿了蜘蛛網,我更粘上了一頓蜘蛛網的大餐,六、七隻奄奄一息的飛蟻就在我的手上。啊,簡值就是惡夢一樣。
![]() |
斜斜的斜坡 |
![]() |
路馬地與大坑一帶 |
再經過一番與蟲、草、樹枝,巨石和蜘蛛網搏鬥後,我們去到了一條巨大的深坑。原來這就是引水道的源頭,水就會在此處開始流向山下的引水道,而巨坑指向的方向又綁滿了紅色的絲帶,相信就是另一條在懸崖一方的登山小路了。
離巨坑不遠,就是渣甸山的山頂,除了代表著山峰的三角網測站外,我們上山的路更設有了一個懸崖危險的路牌。皓熱的天氣加上超斜的登山路,迫使我們縮短行程,最後決定沿港島徑向陽明山莊離去。
其實渣甸山亦盛載著一段段戰爭的歷史。
日軍入侵香港時期,加拿大溫尼伯榴彈兵就是負責在渣甸山防守。他們當時在港駐紮不久,尚未適應香港的氣候與環境就要投入防衛戰。最終在這裡死守多時。其中最為廣傳的事就是該團的軍士長 John Robert Osborn 在面對日軍的手榴彈攻擊時,英勇的將手榴彈拋回敵軍陣營,但因當中一枚手榴彈趕不及被撿起,他因想保護其他士兵而奮身掩蓋手榴彈的爆炸,最終英勇地犧牲。對於這些歷史,相信不多港人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