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納山 Bennet's Hill

by - July 26, 2015

2015-7-17    星期五          陰晴不定

路線:香港仔香港仔下水塘班納山金夫人馳馬徑灣仔峽灣仔

時間:3.5小時



香港,這片土地擁有一段段複雜的歷史,導致這裡成為了一個擁有複雜身份認同問題的地方。

一直對香港本土與二戰時的歷史的興趣很大,最近暑假就一連讀了數本有關香港歷史的書本,他們將我腦袋中的一塊塊四散拼圖都拼起來,形成了一塊較為完整的圖片,使我能更加了瞭當時香港的狀況。

當時,守軍退守香港島後,整個香港島就像一個被包圍的小島,不斷被日軍所攻擊。最終他們登陸香港島後在不同山頭與守軍擊烈交戰,當中最激烈為黃泥涌峽一帶。

而班納山亦為當中戰場之一,就在去年,有考古愛好者就在附近找到了二戰時兩軍之間交戰時遺下的三枚手榴彈,得以證明當時的戰場佈滿各山頭。

詳見→香港保衛戰—維基百科
         →班納山發現二戰手榴彈

由香港仔海傍出發,到處到有店鋪供予我們購買物資。不只是在夏天,水是非常重要,所以每次遠足都要帶足夠的水才可以起行,只許多,不許少。

消費購物完一番之後,就要起行了。首先,我們要走經香港仔水塘道到達香港仔郊野公園的入口。千萬不要看輕這一段馬路,這裡的斜度達至1:5,身邊的小巴都跑得喘氣,何況是人。
斜度達1:5的香港仔水塘道


香港仔健身徑
徑內有許多健身設施
到達郊野公園的入口,走往通向香港仔下水塘提壩一方的小路。香港仔的兩個水塘(上、下),建於1932年,是港島區中最後建成的一個水塘,至今依然運作。水塘內不同的建築都分別被評為本港的法定古蹟與第三級歷史建築,充滿歷史價值和遊覽的意義。
了斷也了不斷

下水塘的水壩為法定古跡

走過下水塘的水壩,可見看見水塘中游來游去的魚兒和懶洋洋的烏龜。這麼多烏龜,相信就是遊人「放生」所造成的後果。雖然水塘的水會經過淨化和處理才會流到各家各戶的水龍頭,但當放生的遊人喝到的水與自己的烏龜暢泳的水是同出一轍,不知又有甚麼感覺呢?
浮於水塘上的龜

走過水塘後,就會到達一個又一個的分岔口,先是跟從樹木研習徑,後再接走馳馬徑。途中會經過一分岔口,有一岩石山坡,左方是正常馳馬徑;而右方為一隱蔽小路通往班納山。右轉登山即可直登班納。

登山小路未算為雜草逢生的密林,只是有不少「陰濕」樹枝突出刮破肌膚。假若遇上下雨天,就要盡量避開這些小路了,濕滑的黃泥地加上斜斜的山坡,是釀成意外的材料。
太平山


盛開的花朵


有「三支香」的南丫島發電廠亦能輕易看見

南朗山上的海馬標誌

班納山上,能一探香港仔至深水灣一帶的景色。四處只剩下荒草,當年戰鬥的痕跡相信不易被發現。
深水灣

落山的路較上山路為崎嶇,植物只有半個人的身高,因而陽光能直接地照射我們。
下山的路偏斜

海洋公園與深水灣一帶


走過這一段下山小徑,就會回到金夫人馳馬徑,沿途路經都會有些涼亭。炎夏中在山野中穿梭,遇上一個涼亭就是一大樂事。涼風輕輕的吹過,將身上的汗水慢慢地吹走,帶來陣陣涼意。



接下來就只剩下馳馬徑的一段路,路寬而平坦。當中最大特色為一條條石橋,橋面是由一塊塊不規則的石頭砌合而成,下面流着的就是向上水塘走去的小水。惟部分積水疑受到遊人所玷污,油漬在水面上漂浮,大為失色。





充滿特色的石橋





另外,金夫人馳馬徑內亦有不少二戰時留下來的遺跡。當中一個接近中峽道的機槍堡在當時更是兩軍爭持相當激烈的地方。

傳聞中最戰鬥激烈的機槍堡


機槍堡的窗口都被鎖上


歷史詳見→香港歷史系列 III——香港保衛戰

最後就會回到甘道一帶,是港島中部的其中一個分岔口,四通八達。上能通往太平山頂,下能通往灣仔、中環,更有屬於禁區的香港仔水塘道通往香港仔。


舊地重遊




灣仔峽公園,這裡有飲水機、廁所、冀小賣店等設施


在警隊博物館側的司徒拔道,有一小路能直接走到灣仔。

下山當中一分支——荷蘭徑

在寶雲道健身徑中,有一塊姻緣石

個人認為,港島區的樓梯充滿特色
香港雖則只有百多年歷史,但居於此地的你,又對這裡有多少認識呢?


延伸閱讀

***香港電台:   香港歷史系列 III——香港保衛戰
片段內概述了當時香港保衛戰的歷史,更將一些情節重現觀眾眼前
**歲月無聲--一個日本人追尋香港日佔史迹   ISBN: 9789888042791
由一名日本人寫出二戰時的香港史,書中更介紹多個現存遺址
**老兵不死:香港華籍英兵(1857-1997)ISBN: 9789620435638
書介紹了華人在英軍中所擔當的角色,題材甚為特吸引


短遊渣甸山 Jardine's Lookout
登大平山

You May Also Like

0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