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Men's travel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 Home
  • About
  • Category
    • 本地行山
    • 外遊
    • Whatever
  • Shop
  • Facebook

鶴咀(一)


鶴咀,又名德己立角(Cape D'Aguilar),是香港島最南面的地方。平常人最常經過這裡的原因,莫過是乘搭9號巴士前往石澳。

每一次到石澳時,坐上那矮矮的三叉戟,必定會繞過徊旋處。但我永遠不知道車外是何方,巨石圍欄下又會有甚麼光景。

對於這片地方的不了解實在太多了,所以一直都等待一個機會到訪,一揭鶴咀的神秘面紗。

一朝早到達筲箕灣阿公岩道,希望能在阿公岩道上登車。然而,我們的如意算盤並打不響,一輛滿載的9號巴士駛過巴士站而未有停下,使我們決定直接回到總站乘車。

雖然是去到總站,但我們依然是站在巴士的頭閘旁。此時,我覺得自己就像登上了熟悉的中文大學校巴。

我很好奇,為何有這麼多人會在星期六的早上乘車。巴士一經過爛泥灣時,半車的乘客都離開了車廂。原來,人們都是去龍脊行山。不知道從何時開始,香港成為了珠三角中的後花園,很多內地人專程來港進行休閒活動,遠足在當中非常受歡迎。有時候,我心裡會響起疑問,到底是不是香港人不懂得欣賞自己這片土地?

說時遲,那時快。經歷完20分鐘的車程之後,終於到達了鶴咀半島。要注意的是,在星期天及假期時只有部份的班次會經過鶴咀。

在鶴咀下車,眼前的就只有一個徊旋處和電廂,其餘就只有一片空蕪。

一開始在鶴咀道上的遊人也不少

到處也是芒草

假日前往鶴咀的人群也有許多,所以不憂會在鶴咀中迷路。我們跟隨著操內地口音的學行行,沿路都能夠看見突出來的赤柱半島和藍藍的大海。在這幅美景當中,吸引我們的眼球是鶴咀岸邊的一個突出的角。

鶴咀曾經是普通市民的禁地
有趣的信箱

只要走一小段路,就會到達芽菜坑村和鶴咀村。芽菜坑村一字,在我的腦海中早已浮現過。另外一條芽菜坑村是在港島東區的寶馬山上,早已消失。

而這一條芽菜坑村依然有人居住,這裡除了較偏遠之外,根本是理想的居住地點。背山面海,面對的是壯麗的南中國海,又有一大片綠油油的樹林在旁邊。

而村的附近就有一條分岔路口,一邊上山;一面下海。而值得注意的是通往那「角」的路也在附近。


相信是已消失的鶴咀下村的一部份

要通往那「角」,先要穿過茂密的叢林,叢林裡到處都是大自然吞噬人類文明的蹤跡。沿路都有人生活過的痕跡,水泥建築,生活用品,甚至是生活廢物都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在密林中的我們,只能夠跟隨著前人所留下的絲帶引路。在我們的身後本來有群學生,但他們跟不上來,最後我們亦聽不見他們的聲音了。


一塊混凝土也彷彿訴說著一段段故事


在叢林穿梭大約二十分鐘後,終於見到海邊。海邊的岩石都非常巨大,大海非常清冽,眼前就是一遍被遺忘的樂土。海風再加上微溫的陽光,令我不想離開。

幾塊巨型岩石所隔著的,就是那個「角」。「角」上面的,原來就是「德忌立炮台」的機槍堡PB33A。


機槍堡佈滿歲月的痕跡,看看堡內的結構,明顯地最近有人作出修補。與網上圖片作對比,明顯地堡外的野草都被移除了。














機槍堡PB33a是一個結個探射燈和碉堡的防禦設施。上方半開放像「尿兜」的結構是擺放偵測敵軍的探射燈(Searchlight)所用,面向赤柱半島。
而內部的牆上設有多個鐵勾,是為了讓軍人駐紮時放置摺床之用。




PB33a外的景觀

離開時,因找不到原本的道路,所以依著方位直接登山。可是遇上萬惡的可惡的可怕的鋒利無比的野草,我們一人穿長褲,一人穿短褲,但兩個都被界破了膝蓋。所以欠缺經驗和欠缺裝備者就最好不要自討苦吃了。


後來經過資料搜集,發現沿來德己立炮台是隱身於這個雜草蓬生的山頭上面,相信今天的炮台依然受到大自然的天然屏障所保護,成為了一段被收起來的歷史。

回到鶴咀道,人流開始增加了。我到鶴咀前從未想過鶴咀是個受港人歡迎的地方。
……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comments
2015-8-19    星期三  晴

路線:川龍,馬塘,大欖林道,甲龍林徑,雷公田

需時:2.5小時






熾熱的陽光使人懶惰,不願離家。因此,萌生了午後開始起步的念頭。

但與此同時,路線的選擇要較為謹慎,一不留神,可能就要摸黑才可以逃出深山了。



由荃灣登上小巴,衝上既高而長的荃錦公路,司機將油門控制自如。不消十五分鐘,就到達了起點川龍,等待小巴開出的時間還比車程長得多。

川龍,位於大帽山下的一條非常熱鬧的村落。在假日中有不少人會慕名而來一嘗當地聞名茶樓,加上鄰近大帽山,使此地車水馬龍,到處都是行山人仕的影子。

到達川龍時,才剛剛是下午三時半,太陽亦開始落下。

而我們要去的地方是要經川龍對面的一條村落——馬塘村。踏進馬塘村,第一眼看見的並不是村屋,而是數個車房,車房中還有一輛充滿歷史痕跡的五十令旅遊車,可見車房在此地留了一段不短的時間。
進入馬塘的大路

接著就看見一家又一家的村屋與寮屋,但最為驚心動魄就是不停遇上狗隻擋上去路。從狗隻的叫聲當中,不難從中感到陣陣敵意。為了保障自己的安全,我們被迫走向未知的道路。
怕狗的浪人

前路愈趨冷清,雖然依然有散落四處的小屋,但小屋都沒有人們在內的氣色。地圖、智能手機上都沒有這段道路與村落的存在,我們唯有見步行步,依著原本道路的方向走,希望回到正路。結果,我們誤打誤撞闖進了人家正在平整建屋的地方,幸好有他們的幫助,他們帶回我們到上山的路口。更為興幸的是,有該村村民伴我們同行,令村內的守門狗都不敢對我們咆哮。



由這裡開始上山,沿途被樹叢所覆蓋,為我們提供了一個陰涼的環境,加上沿路是由石級與斜路互上交替,路途尚算為易走。



在樹林中穿梭大約二十分鐘後,會遇上一分岔口。雖然只是二十分鐘,不知是不是沒有猛烈的陽光照射的感覺,短短的路程就像過了一段很長的時間。


而分岔口就是俗稱「白石橋徑」中的一段,一邊是通往荃錦坳;另一方是通向白石橋。所以可以選擇荃錦坳起步,應該會較為易行和可以避開眾多村民所飼養的「惡犬」。

接著接走白石橋的一方,但我們並非走往白石橋。據聞,白石橋中是沒有橋的,只是一條荒廢村落中的一個地名。如果走往白石橋,可以順走元荃古道到達大棠。

而我們只需要向白石橋的一方走一小段路,之後右方就會有小路駁回麥理浩徑第九段。


回望回到車路的小路


又只需二十分鐘,我們回到了充滿親切感的水泥路。之後就要右轉走一段車路,直至看見走到供予直升機緊急降落的空地。

這裡的風景如畫,一大片空曠的土地與藍藍的天空相映成趣,但四周空無一人,一種荒蕪的感覺暗暗地在相片中顯現出來。

這裡亦是一個路線的交岔點,而我們就跨過直升機場的左方圍欄,當中會有條小路直接通往甲龍林徑或甲龍古道。




走到了甲龍林徑,從這裡就能夠一路通往山下,直通往雷公田。但千萬不能看輕這一段下山路,他都能慢慢地消耗你的能量,令你雙腿變得疲累。

甲龍林徑中的樹木都長得非常茂盛,有些更是長得與別不同。



走畢甲龍林徑就是有牛奶出產的農場鮮奶有限公司,這裡會有鮮奶和其他小食,可惜只會在週六日與公眾假期開放。




只要沿著馬路走就會回到荃錦公路上的雷公田巴士站,該處會有51號巴士和小巴前往錦上路或是荃灣。
藍天與少許的白雲

可惜夕陽依然未及報到
最終離開時,剛剛好六時正,最終乘搭小巴到錦上路鐵路站,混在剛下班的人群中離開。

立秋已過,但天氣依然酷熱。

與此同時,悠長的假期將走到終點了,在終點線前的我,默默地站著,一日、兩日、三日……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過,我依舊地站著。

站在窗前看著日月交替的我,心中時常浮起一個問號,到底如何煉成一個屬於自己而感到充實的暑假?

然而,默站並沒有帶來甚麼實質的收獲,眼看四周人們的暑假多姿多采,甚至比平日更忙碌。而我,就只被一種莫名的空虛感纏著,每天與陰晴不定的情緒搏鬥。有時候,光明的一方會取得勝利,整天會充滿衝勁,甚至會做些平時提不起勁去做的瑣碎事情;但與此同時,我的內心亦不時如失去動力的馬達,做任何事情都不上心、不聞,不問,眼中在看見的影像都是灰色一片。三個月以再,這種感覺毫不間斷地重覆。

但唯有在與大自然交流時,才可以放下一切,洗滌自己的心靈,解開一層又一層的深鎖。

其實,充實與否,又是否重要?



只要自己感滿足而享受,這,就是屬於我的暑假。

延伸閱讀:
班納山 Bennet's Hill
短遊渣甸山 Jardine's Lookout
登大平山
遊 寶馬山 畢拉山 記
探摩星嶺(上)Mount Davis(Ⅰ)

If you like our articles, feel free to give a like to us on our Facebook Page.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comments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About me


Hello

Search This Blog

Blog Archive

  • ►  2019 (1)
    • ►  January (1)
  • ►  2018 (1)
    • ►  July (1)
  • ►  2017 (4)
    • ►  November (2)
    • ►  April (1)
    • ►  March (1)
  • ►  2016 (4)
    • ►  December (1)
    • ►  September (1)
    • ►  July (1)
    • ►  April (1)
  • ▼  2015 (16)
    • ▼  December (1)
      • Cape D'Aguilar (Ⅰ)
    • ►  September (1)
      • 午後大帽山腰遊 Chuen Lung to Lui Kung Tin
    • ►  July (2)
    • ►  June (1)
    • ►  May (3)
    • ►  April (1)
    • ►  February (2)
    • ►  January (5)
  • ►  2014 (23)
    • ►  December (5)
    • ►  November (1)
    • ►  October (2)
    • ►  September (2)
    • ►  August (2)
    • ►  July (10)
    • ►  June (1)

recent posts

Labels

本地 (36) sevenmenstravel (7) 香港島 (6) 露營 (5) 廢墟 (4) backpack (3) 台北 (3) 台灣 (3) 大嶼山 (3) 大帽山 (3) 麥理浩徑 (3) Travel (2) solo traveler (2) sri lanka (2) 寶馬山 (2) 摩星嶺 (2) 施樂園 (2) 昂坪360 (2) 東涌 (2) 港島北 (2) 港島徑 (2) 畢拉山 (2) 畢拿山 (2) 西貢 (2) 赤徑 (2) 香港 (2) 香港仔 (2) 鶴咀 (2) 鹿湖 (2) camping (1) colombo (1) kandy (1) 中國 (1) 九逕山 (1) 九龍 (1) 九龍坑山 (1) 九龍水塘 (1) 八仙嶺 (1) 分流 (1) 勵德村 (1) 南丫島 (1) 台中 (1) 大埔 (1) 大埔尾 (1) 大東山 (1) 大欖 (1) 大欖涌水塘 (1) 大澳 (1) 大美督 (1) 小欖 (1) 屯門 (1) 屯門健身徑 (1) 山頂 (1) 嶂上 (1) 川龍 (1) 慈雲山 (1) 斯里蘭卡 (1) 旅行 (1) 昂坪 (1) 柴灣 (1) 梅窩 (1) 機槍堡 (1) 沙田 (1) 沙田坳 (1) 沙螺洞 (1) 法門古道 (1) 流水響 (1) 渣甸山 (1) 灣仔 (1) 灣仔峽 (1) 炮台 (1) 爛頭營 (1) 狗嶺涌 (1) 獅子山 (1) 班納山 (1) 甲龍 (1) 畢架山 (1) 石壁 (1) 第二天 (1) 細山 (1) 美食 (1) 背包客 (1) 芒草 (1) 芝麻灣 (1) 蓮麻坑 (1) 藍田 (1) 西藏 (1) 釣魚翁 (1) 釣魚翁郊遊徑 (1) 鉛礦坳 (1) 離島 (1) 雷公田 (1) 青衣 (1) 青衣自然徑 (1) 飛鵝山 (1) 香港仔下水塘 (1) 馬 (1) 馬塘 (1) 馬屎洲 (1) 馬料水 (1) 魔鬼山 (1) 鯉魚門 (1) 鰂魚涌 (1) 鶴藪 (1) 黃嶺 (1) 黃石 (1) 龍脊 (1)

Sponso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