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ven Men's travel

Life is a journey, not a destination

  • Home
  • About
  • Category
    • 本地行山
    • 外遊
    • Whatever
  • Shop
  • Facebook
2015-1-25          (日)        陰

起點/終點:堅尼地城巴士總站
路程: 摩星嶺
需時:2.5HRs




~~~~~~~~~~~~~~~~~~~~~~~~~~~~~~~~~~~~~~~~~~~~


放低心中的重擔,然後盡情玩樂,是我嚮往的生活態度。細味身邊的一事一物,並用心思考當中的奧妙之處,一天的86400秒很快就會過去,唯有懂得珍惜和享受,時間才不會白過。


由堅尼地城巴士總站出發,走回車來攘往的域多利道,迎接我們的,並不是一個巨大而顯眼的指示牌,只有一個隱蔽的小路入口。而且樓梯狹窄,一邊是山波;另一方是一層層鐵絲網,倘若自己變大了一個碼數,恐怕也不可能通過此處。

小路的入口



充滿了神秘感的小徑


走過這條又窄又陡的梯級後,終於看見了熟悉的車路,而路側就是充滿歷史的一個廁所,廁所外的牆壁畫滿了有教育意義的壁畫。如果你匆匆地經過後就離開,肯定會在這個山上錯過了很多。
廁所的外牆

回 眸 一笑

小紅花


在這裏,你能夠理解戰時與5、60年代的廁所到底是甚麼模樣。廁格之間只有簡單的間格,以現今的標凖而言,這個廁所完全不能在我們如廁時給予我們私隱,可說是沒有安全感,給予我的感覺比起在草堆中如廁更差。
小便


大便

詭異的Tempo
 這個廁所建於戰時,供給駐港英軍使用。戰後廁所安好,剛好給予當時的華人使用。國共內戰之後,造成了一次大形的移民潮,人數達百萬人。民眾與部份國民黨人湧入香港,以逃避共產黨的管治。當中有一些國黨老兵與難民就被安置在位於摩星嶺上的難民營。

由於當時的摩星嶺環境惡劣,並沒有足夠的設施給予居於當地的難民使用,當中包括廁所。這個廁所大概是當時為了改善衛生情況而設立的,而外牆的畫作亦帶有點國民黨宣傳的特色。


最終,這一群政治難民因為被左派青年上山滋擾,最後雙方最後發生衝突。最後英殖政府就將整批摩星嶺上的政治難民遷移到荒蕪的吊頸嶺,最終造就成調景嶺成為香港的國民黨人聚集地,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到處飄逸,直至調景嶺被開發。


身旁所經歷與擦過的事情,往往都有他們背後的故事。簡簡單單的一個廁所,背後都盛載著一段又一段的歷史與故事。但可惜的是人們往往會忽略了他們,草草帶過。
問題:香港有多少個獅子亭?



接著,向山上方向走,我們會看見對面的一個巨大的水泥物體,外表殘破不堪,地下佈滿「BB彈」,水泥上面更被噴上不少噴漆。這個巨形物體,就是昔日英軍在香港設防時所興建的炮台——魔星嶺炮台。整個魔星嶺上,有五個相同的炮台建築物。今時今日,我們看到魔星嶺炮台的遺址,根本難以想像當年炮台的樣貌。幸好當時有人拍照留影與互聯網的發展發達,我們能在網絡上輕易找到當年炮台的模樣。這解決了我心中的一大疑問,原本炮台的遺址只是一個基座,基座上還設有一個底座,之後才放上大炮,保衛維港的西面海域。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e/ea/Mount_Davis_Battery_F1.jpg

炮台與其他山上的軍事設施在二十世紀初興建,一直守護著香港。直至香港保衛戰爆發,日軍在港島東北部登岸,炮台不能發揮其重要的作用,但摩星嶺一直作為軍事要塞。最終在英軍投降之前,他們炸毀了山上的軍事設施後駐港英軍向日軍投降。



戰事造成了今時今日摩星嶺炮台的模樣,留有炸毀過的痕跡。時間就像停頓在1941年12月25日,一切都被破壞,在這裡掀起了香港3年零8個月的序幕。



回到今天,摩星嶺依然與軍事有關,雖然在摩星嶺上的軍事設施在回歸前已經關閉,但附近一帶就成為了一群野戰愛好者的「戰場」。在遠足的當天,我們在戰場上都遇到一群帶有裝備的外籍人仕準備「開戰」。遊人們一次又一次的「戰事」,不但留下很多垃圾,其子彈的衝擊力更能夠穿入水泥炮台當中,直接破壞充滿歷史的炮台。摩星嶺炮台作為香港的二級歷史建築,政府當局又有否盡力去保護這片見證香港歷史的遺跡?數年前曾經有攝影師為了拍婚紗影而在炮台內放火以營造出特別的攝影效果,政府對炮台的保護有是否足夠呢?雖然我都贊成原汁原味保留遺跡在當地而不加建任何設施,能夠將古跡完整地呈現在我們眼前,但就給了一個機會任由人們破壞古跡。現時唯希望的就是人們會自律,懂得愛護身邊的文物。



接著,繼續向山上走……
(續)


【探摩星嶺】
Posted by Seven Men's travel on Friday, 22 May 2015
延伸閱讀
登大平山
遊 寶馬山 畢拉山 記
大東山隨攝
飛 鵝 山
西貢半島隨攝 Snapshot @ Sai Kung
摩星嶺二十五號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comments
2014-12-23  星期二 多雲



起點:香港仔海傍
路程:香港仔海傍>田灣>港島徑2段>山頂
長度:11km 
終點:太平山山頂
需時:3HRs
/////////////////////////////////////////////////////////// 


經歷完「 生 死 一 瞬 間 」後,雙手的傷口依然未能填平,腦海依舊浮現出驚心動魄的情景。但是,時間不會因此而停下,所以我們的旅程又再次開始了。

香港仔,香港島南方的一片地方,南方為鴨脷洲,北方為延綿不斷的山脈,分隔著港鳥繁忙至極的港島北商業地區。

香港仔就如一片未被外間高度商業化,藥房林立的淨土。這裡沒有地下鐵路,一輛又一輛的巴士與小巴就如流水般,不斷地在公路上流動。四周的商店的水牌上沒有殘缺不堪的中文字,而是充滿人情味的手寫揮毫。

踏進這片領域,迎接我們的首先是吸引遊客們目光的香港仔海傍,是日天氣不佳,天上佈滿了一層層薄霧。雖則如此,一艘艘小船與鴨脷洲大橋相映成趣,顯出有趣的對比。此時候,懂得伸縮的長棍就發揮了它最大的作用。

這一枝小棍,往往被人認定為自拍的一件神器,作用是用來替自己拍下各式各樣的英姿。但同一件工具往往能發揮自己其他的潛能。今次,它就成為了伸長布偶的工具。
唔 好 夾 得 我 咁 實 啊:)


在海傍消磨了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啟了整天的旅程。
常 客

我們先經香港仔水塘道前往田灣,走進田灣邨內尋覓登山的去路。

幾過一番的尋覓後,發現後山側有樓梯登上那斜斜的山坡,只要上到山上後,一大條引水道就會現於眼前。
隱 閉 的 樓 梯

有名的登山小徑:「登山小徑」

迎接我們的是一段剛剛修葺完成的引水道
路口的右方是通往香港仔水塘,而左手邊就是通往薄扶林水塘。而我們要前往的就是薄扶林的一方。這一段引水道都是興建在懸崖峭壁之上,圍欄之下就是石排灣道一帶。向前直望,我們就會看見香港仔的海岸線。

香港仔與鴨脷洲
引水道與少年
看見這坡,鈎起我數天前的驚險經歷


出生入死的老虎

沿途的電塔

走過這條平坦的引水道後,迎下來的都是普通的水泥路。

路程中經過不少的涼亭,應該是供當區晨運人仕使用而設。
見到涼亭當然要把握時間休息



沿路都是平坦的路、路、 路……
路途上莫名奇妙地看見這標誌

途中更見到一個有棋盤的涼亭,可惜上面有新鮮的豉油,不然可以先下一盤棋才繼續行程
你係兵?


直至最後的一段,這是一段路通往山頂,所以斜度(tanθ)非常高。
路途中的一個旱廁 


之後在一個分岔路口中,我們又與那個奇怪的路標相遇。
據我們的直覺指出,道標誌應該是指不準馬匹經過,

馬:「我諗我應該要行右手邊」

仔細地看,是禁止獨角馬前行
我們途經了的一個水務設施

有童真……應是充滿童真的少年沉醉於遊樂設施
衝 啊 衝

看見那大大的路牌,與高高的石牆,代表我們已經到達了山頂廣場。
登山的斜路的確很斜


難得上到山頂,當然要到處遊覽一下,一看這個代表香港的景點。

觀景台與虎



完
行山時經常會想,看見眼前的一片美麗怡人的景觀,為何香港人自己不喜歡珍惜呢?
但從另一方面想,如果多了其他人享受香港的大自然空間,他們受破壞的機會又會大大的增加了。

尋根究底,核心問題都是在人民素質的問題當中,有很多人沒有那種懂得愛護自己城市的一草一木的意識,不論是在郊野公園四周看見隨意扔棄的垃圾,抑或是海灘上一堆又一堆用完即棄的物品,還是日常在公共交通上的那些不顧衛生而剪指甲的大叔大嬸……只要一天大家還沒有公德心,更好更多更美麗的環境都會被居於這城中的居民所破壞。

要改變這個問題,談何容易……(這是一個人的本性的問題。)

所以,都是由我們自己繼續欣賞這份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份寶物吧。




【上太平山】//行山時經常會想,看見眼前的一片美麗怡人的景觀,為何香港人自己不喜歡珍惜呢?但從另一方面想,如果多了其他人享受香港的大自然空間,他們受破壞的機會又會大大的增加了。尋根究底,核心問題都是在人民素質的問題當中,有很多人沒有那種懂得愛護自己城市的一草一木的意識,不論是在郊野公園四周看見隨意扔棄的垃圾,抑或是海灘上一堆又一堆用完即棄的物品,還是日常在公共交通上的那些不顧衛生而剪指甲的大叔大嬸……///
Posted by Seven Men's travel on Thursday, 7 May 2015
延伸閱讀

敗走九逕山
遊 寶馬山 畢拉山 記
大東山隨攝
飛 鵝 山
西貢半島隨攝 Snapshot @ Sai Kung
西貢半島遊蹤

Share
Tweet
Pin
Share
No comments
Newer Posts
Older Posts

About me


Hello

Search This Blog

Blog Archive

  • ►  2019 (1)
    • ►  January (1)
  • ►  2018 (1)
    • ►  July (1)
  • ►  2017 (4)
    • ►  November (2)
    • ►  April (1)
    • ►  March (1)
  • ►  2016 (4)
    • ►  December (1)
    • ►  September (1)
    • ►  July (1)
    • ►  April (1)
  • ▼  2015 (16)
    • ►  December (1)
    • ►  September (1)
    • ►  July (2)
    • ►  June (1)
    • ▼  May (3)
      • 探摩星嶺(上)Mount Davis(Ⅰ)
      • 登大平山 Victoria Peak
      • 畢業旅行之七人成團(台灣) 故事篇
    • ►  April (1)
    • ►  February (2)
    • ►  January (5)
  • ►  2014 (23)
    • ►  December (5)
    • ►  November (1)
    • ►  October (2)
    • ►  September (2)
    • ►  August (2)
    • ►  July (10)
    • ►  June (1)

recent posts

Labels

本地 (36) sevenmenstravel (7) 香港島 (6) 露營 (5) 廢墟 (4) backpack (3) 台北 (3) 台灣 (3) 大嶼山 (3) 大帽山 (3) 麥理浩徑 (3) Travel (2) solo traveler (2) sri lanka (2) 寶馬山 (2) 摩星嶺 (2) 施樂園 (2) 昂坪360 (2) 東涌 (2) 港島北 (2) 港島徑 (2) 畢拉山 (2) 畢拿山 (2) 西貢 (2) 赤徑 (2) 香港 (2) 香港仔 (2) 鶴咀 (2) 鹿湖 (2) camping (1) colombo (1) kandy (1) 中國 (1) 九逕山 (1) 九龍 (1) 九龍坑山 (1) 九龍水塘 (1) 八仙嶺 (1) 分流 (1) 勵德村 (1) 南丫島 (1) 台中 (1) 大埔 (1) 大埔尾 (1) 大東山 (1) 大欖 (1) 大欖涌水塘 (1) 大澳 (1) 大美督 (1) 小欖 (1) 屯門 (1) 屯門健身徑 (1) 山頂 (1) 嶂上 (1) 川龍 (1) 慈雲山 (1) 斯里蘭卡 (1) 旅行 (1) 昂坪 (1) 柴灣 (1) 梅窩 (1) 機槍堡 (1) 沙田 (1) 沙田坳 (1) 沙螺洞 (1) 法門古道 (1) 流水響 (1) 渣甸山 (1) 灣仔 (1) 灣仔峽 (1) 炮台 (1) 爛頭營 (1) 狗嶺涌 (1) 獅子山 (1) 班納山 (1) 甲龍 (1) 畢架山 (1) 石壁 (1) 第二天 (1) 細山 (1) 美食 (1) 背包客 (1) 芒草 (1) 芝麻灣 (1) 蓮麻坑 (1) 藍田 (1) 西藏 (1) 釣魚翁 (1) 釣魚翁郊遊徑 (1) 鉛礦坳 (1) 離島 (1) 雷公田 (1) 青衣 (1) 青衣自然徑 (1) 飛鵝山 (1) 香港仔下水塘 (1) 馬 (1) 馬塘 (1) 馬屎洲 (1) 馬料水 (1) 魔鬼山 (1) 鯉魚門 (1) 鰂魚涌 (1) 鶴藪 (1) 黃嶺 (1) 黃石 (1) 龍脊 (1)

Sponso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d with by BeautyTemplates